发布时间:2024-11-01 07:14:33 来源: sp20241101
新华社上海2月15日电 来自上海口岸监管和商务主管部门的统计显示,从2021年到2023年,上海口岸进出口连续三年超10万亿元人民币,分别达10.09万亿元、10.4万亿元、10.66万亿元。
在2023年上海口岸10.66万亿元进出口中,约四成来自上海市企业,其余为国内其他省区市企业的进出口。目前,上海口岸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已达3.6%左右,上海作为“全球最大贸易口岸城市”的地位不断巩固。
2023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进出境快件达4.84亿件,比上一年增长1.45倍,平均每天进出境快件超过132万件。
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是中国最大的汽车滚装出口码头。2023年,这里出口汽车102.5万辆,创历史新高,汽车出口连续两年突破百万辆。全年共停靠830艘次外贸滚装轮,平均每天将2800多辆中国制造的汽车运往世界各地。
2024年新年伊始,15.8吨西班牙柿子在上海洋山口岸完成通关手续发往国内水果卖场。这是2023年4月中国与西班牙签订相关议定书以来,首批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的西班牙柿子。2023年,上海口岸水果进口量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货值达26.76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1.8%。伊朗柑橘、厄瓜多尔火龙果等新获得准入资格的水果纷纷选择从上海首次进入中国市场。
大量的数据、繁忙的节奏,已成为浦东国际机场、洋山港、外高桥港等上海主要空运和海运口岸的日常写照。它们与上海其他特色鲜明的港口码头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一起,共同推动上海口岸进出口连续三年超10万亿元,对外贸易不断走向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罗泾是上海长江之滨的一个散杂货码头,其业务重点是纸浆、钢材、重大件及成套设备以及各类车辆的装卸。2023年,罗泾码头向相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了140万吨非集装箱货物。2024年1月,这里接连向赞比亚出口医疗项目货物,向土耳其出口冷轧不锈钢板,向沙特阿拉伯出口双层集装箱平车和磷酸盐漏斗车,向埃塞俄比亚出口用于交通项目的振动筛,在共建“一带一路”事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除了口岸“全能”硬件的支撑,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代表的一系列改革开放举措的率先实施,也是上海口岸进出口连续三年超10万亿元的活力来源。最近,“保免衔接”新模式改革试点在上海口岸启动,免税品也可以从保税区进口了。此举综合利用了上海海关辖区内综合保税区区位优势和政策功能优势,与免税商店的免税政策相衔接,进一步简化了对免税品进口、退运等环节的管理措施,对推动免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今后,免税行业企业在上海开展货物进境业务时,可选择直接免税进境或者保税进境再转免税进口两种模式,‘保税’与‘免税’无缝衔接,进口通关更具灵活性、机动性和时效性。”上海海关下属黄浦海关副关长张驰海说。(记者吴宇)
(责编:王连香、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