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乡亲尝到葡萄的甜蜜(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发布时间:2024-06-04 13:32:23 来源: sp20240604

  海力其汗·玉素甫正在查看葡萄生长情况。   阿地兰摄

  人物小传

  海力其汗·玉素甫,1947年3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推广研究员。从事葡萄种植技术研究推广50余年,她突破了吐鲁番葡萄传统种植方法四五年才能挂果的技术瓶颈,大幅提升葡萄种植亩产,助力农民增收。她曾荣获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等荣誉。

 

  “多余的枝条要修剪掉,让葡萄多通风”“挂果太多的地方,要剪掉一些,让营养更好地供给留下来的葡萄,这样的葡萄质量才会更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东门村的一片葡萄园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为几名葡萄种植户讲解田间管理技术。她便是吐鲁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推广研究员海力其汗·玉素甫。自1968年开始,她坚持从事葡萄种植技术研究推广50余年。“葡萄快要成熟上市了,看样子,今年收成不错!”她说。

  研究了一辈子葡萄,从吐鲁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退休后,海力其汗在自己家所在的东门村种了一片试验田,义务向种植户们传授技术。

  “看到谁家葡萄地里有人,就过去讲讲田间管理技术”

  说起葡萄,很多人会想起吐鲁番,一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更是广为传唱。如今,吐鲁番的葡萄种植面积达55万亩,仅高昌区就有25万多亩。但谁能想到,1979年,吐鲁番的葡萄种植面积仅有4万多亩。因为四五年才能挂果,产量上不去,农民种葡萄的积极性不高。

  于是,推广新技术提高产量,进而让更多农民种葡萄,成为发展葡萄种植产业亟待解决的难题。1979年,怀揣着一份热忱,海力其汗主动承担起前往亚尔乡(现亚尔镇)推广葡萄种植技术的任务。

  “要让农民相信我,得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海力其汗在当地建起了一个小示范园,一边进行优化葡萄种植技术的试验,一边办现场学习班推广新技术。

  起初,海力其汗说破了嘴皮子,也没人愿意来听课。

  “三四年不挂果,我们咋生活?”不愿种的人这样说。

  “我就是种葡萄的,你的经验能比我多吗?”正在种葡萄的人不相信她所说的“新技术”。

  面对质疑,海力其汗没有气馁。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仅用了3年时间,她的示范园就挂果了,比当地种植户按传统办法种了七八年的葡萄园亩产还要高。种植户们对她竖起了大拇指:“以后我们就按你的方法来种。”

  当年,亚尔乡新增葡萄种植面积就达到6000多亩。“我常骑着自行车挨个村子转,看到谁家葡萄地里有人,就过去讲讲田间管理技术。”在海力其汗的带动下,通过改变葡萄架的搭建方式等,葡萄种植株数从每亩30株提高到90株,亩产大幅提升。

  “用心养葡萄,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

  几十年过去,海力其汗已满头银发,但她推广葡萄种植技术的脚步从未停歇。走在路上,还经常有种植户主动请她去自家葡萄园里指导帮助。

  海力其汗经常跟种植户说:“要用心养葡萄,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肥料给少了、不按时浇水等等,都会影响葡萄产量。”

  1988年,当地一些农民使用了未经检验的农药,导致葡萄叶大量枯黄,500多亩葡萄面临绝收的风险。听到这个消息,海力其汗赶紧去了解情况。经过分析研究,她提出了4项措施,并挨家挨户传授方法,最终保住了收成。

  2010年,海力其汗退休了,但忙惯了的她根本闲不住,一边在东门村23亩葡萄试验田里试种新品种,一边义务为葡萄种植户提供农技服务。

  如今,海力其汗家屋后种满了不同品种的葡萄。“我试种了50多种葡萄,26个品种试种成功,其中8个品种被推广种植。”海力其汗说。

  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需求的增加,海力其汗鼓励农民开展绿色种植。2020年,当地果农帕它尔·克依木家的5亩葡萄共挣了4万多元,他在海力其汗的建议下买了一群羊。“羊群能够提供有机肥,成本低,种出来的葡萄质量更好、价格更高。”海力其汗解释说。在帕它尔的带动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绿色种植道路。

  “让更多人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

  大概10年前,一对从火焰山赶来的农民夫妇从海力其汗的葡萄园中带走了8株新品种的葡萄苗。第二年葡萄成熟的时候,夫妻俩带着一筐葡萄来看她。感动之余,海力其汗想:“农民对葡萄栽培技术的需求这么强烈,我得通过多种方式,让更多人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

  一年四季,到海力其汗的葡萄园里学技术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从葡萄开墩、浇水到抹芽、施肥、修剪等每一个步骤,海力其汗都耐心地讲解,直到教会大家。

  在海力其汗的带动下,当地很多妇女走进了葡萄地,从事葡萄栽培工作。“现在大家科学种植的意识提高了,剪枝、施肥都不用我提醒,产量也慢慢提高了。”海力其汗说。

  在海力其汗家的葡萄试验田里,记者遇到了正在清理园子的吐尔逊古丽·努荣。“她已经在葡萄园干了很长时间,现在走出葡萄园,大家都抢着请她去做技术指导呢!”海力其汗说,自己带出的女徒弟不少,帮助很多农民实现了科学种植、增收致富。“我还要继续研究葡萄新品种,让更多农民依靠技术致富,品尝到葡萄带来的甜蜜。”

  不论寒暑,农艺推广员都要经常往乡村跑,只要村民遇到技术上的难题,就必须及时赶到田间地头去解决。做农艺推广工作非常不容易,海力其汗经常忙得顾不上回家。

  “地里的新葡萄品种发芽了,妈妈会发自内心地开心。”海力其汗的大女儿西仁古丽说,她和妹妹胡西旦深受母亲的影响,考大学时都选择了农学专业。

  如今,西仁古丽在高昌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胡西旦也进了吐鲁番市农科所。“我们要像母亲那样,推广最新的农业科学技术。虽然很辛苦,但看着农民丰收,就会很有成就感。”胡西旦说。

 

  记者手记

  把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农艺推广是个慢活,也是细活,更是技术活,既要自己研究透、有办法,又要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海力其汗扎根基层50多年,用“做给你看”的办法,手把手地把技术教给农民。功夫下到了,产量上来了,农民自然就相信她了。“种葡萄是我一辈子钟爱的事业,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海力其汗说。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撑,更需要像海力其汗一样的基层农业科技人才。令人欣慰的是,如今,一大批有能力、有技术的农艺推广员正活跃在田间地头,为农民增收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8日 06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