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中国机遇 促进共同发展

发布时间:2024-06-04 18:49:11 来源: sp20240604

  江西赣州市南康区赣州国际陆港,起重机在装卸进出口货物集装箱。   朱海鹏摄(影像中国)

  梅洛(中)在第135届广交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第135届广交会二期园林展区吸引许多外国采购商。   陈楚红摄

  马特乌斯(左)。   受访者供图

  一名外国采购商在第135届广交会新能源汽车展区详细了解一款车型。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第135届广交会举办地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   王美燕摄(影像中国)

  近日,第135届广交会在广东广州市落幕。本届广交会线下出口成交247亿美元,线上平台出口成交30.3亿美元,分别比上届增长10.7%和33.1%。广交会后,有的客商约好看厂探店,有的回国继续洽谈订单……更多合作仍在继续。许多参会外商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希望以广交会等重点展会为平台,继续扩大在华经营,拥抱中国机遇,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促进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是个充满机遇的地方”

  本报记者  陈海琪

  “我与中国的故事始于2007年,当时我还在一家巴西家电企业工作,第一次去中国就是参加广交会,为企业寻找合适的零部件供应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一家咖啡馆里,记者见到了“老广交”、巴西商人罗尼·梅洛,他的讲述从17年前开始。

  回忆起第一次参会的感受,梅洛表示,当时广交会的规模和国际化程度就已令人惊叹。在展会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川流不息的人潮让他深深感受到中国经济的活力以及广交会的全球影响力。“中国是个充满机遇的地方,我希望抓住这些机遇。”来中国寻找发展机会的种子在梅洛心中悄然种下。从此,广交会成了他每届必到的展会。

  如今的梅洛已经是浙江宁波市一家电器公司的美洲区业务总监,负责对接美洲市场客户。4月中旬,梅洛又一次开启了他的广交会之旅。每天一大早,作为参展商代表的梅洛就来到展馆,一边整理展台上的展品,一边热情地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他有着出色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可以用流利的英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同客户交流。每当有客户对产品感兴趣,梅洛都积极上前解答疑问,介绍产品特点,并耐心听取客户的需求和建议。“我在广交会上结识了许多新朋友,除了探讨商业合作的可能,我们还分享各自国家的文化和民俗风情,增进了理解和友谊。”梅洛说。

  “在我看来,创新是本届广交会最大的亮点。”梅洛向记者分享了今年的参会感想。“无论是工业自动化产品还是智能家居产品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为企业和家庭提供了更高效、更智能的解决方案,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在梅洛看来,广交会为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企业搭建了交流信息、技术和经验的桥梁,中国企业在广交会上展示产品和服务,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拓展国际市场;同时,世界各国的企业也可以在广交会上找到中国的优质供应商,开展合作,共同发展。

  17年间,梅洛40多次到访中国,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历程与对外开放步伐,也见证了广交会的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他认为,中国近期推出各项便利外籍人员来华措施,将进一步提升广交会的国际化水平。“我观察到,有越来越多的外国采购商和参展商来到广州。对巴西而言,一个重大变化是巴中两国已决定互为以商务、旅游、探亲为入境目的的对方国家公民颁发有效期最长10年、可多次入境的签证。这为畅通人员往来创造有利条件,方便更多的巴西商人赴华参加广交会。”梅洛说。

  回到巴西的办公室没几天,他就与展会上结识的巴西客户开展了多轮会谈,进一步沟通和确认订单细节。“中国是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两国拥有巨大的经济合作潜力。我们希望将中国更多的物美价优、持久耐用、环保绿色的产品介绍到巴西,与巴西企业共享中国发展机遇。”他兴奋地表示。

  亲身感受到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以及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投入,让梅洛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表示,会推荐更多巴西朋友到中国参加商贸活动,“相信通过扩大与中国的合作,两国企业将实现互利共赢,共同促进两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希望继续扩大在华业务”

  本报记者  洪秋婷  李  刚

  葡萄牙采购商迪亚戈·马特乌斯自2016年起在广州定居工作,目前,他是葡萄牙联合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国办事处的总负责人。这家国际采购和贸易公司于2005年成立于葡萄牙里斯本,为欧洲和南美洲的6000多家零售超市提供包括厨房用品在内的各类产品。

  马特乌斯刚刚结束了在广交会的采购工作,这是他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广交会上,我们寻找新产品、了解新趋势,可以说,广交会是我们最重要的商业平台之一。”马特乌斯介绍,公司创始人早在1993年就曾参加广交会,这一展会在采购高质量产品、发现新供应商和探索潜在商业合作等方面为公司提供了许多机会。“我们的办公室就在广州琶洲,距离会场只有几步之遥。在这里,我们采购商品,同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互换名片、听取销售人员的产品介绍、洽谈采购细节……马特乌斯参会的主要工作是确定在产品质量、定价、产能和合规标准方面符合公司标准的潜在供应商。广交会期间,每天结束展馆内的工作后,他会回到办公室和同事进行简短会议,讨论当天展会上的亮点,并联系供应商进一步讨论目标产品的报价。“预定订单的进展情况相当令人满意。当然,展会的后续跟进也非常重要。”马特乌斯说。

  对马特乌斯来说,广交会不只带来了一笔笔订单。“从技术创新到环保解决方案,在广交会上,企业可以把握新兴市场趋势、了解消费者偏好。广交会上各行各业的产品创新既丰富了我们的认知,也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将帮助我们完善战略采购和业务发展计划,每次参会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与此同时,作为世界领先的贸易平台,广交会鼓励跨境贸易,发挥着连接世界各地企业的作用,在全球享有良好声誉。“我经常向葡萄牙或是其他国家的同行推荐广交会。”马特乌斯说。

  “中国经济发展蕴藏着许多的机遇。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和创新大国,同时也是许多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投资、合作,为外国企业带来了乐观的商业前景。”马特乌斯认为,中国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素质的劳动力,这些要素使其成为获取原材料、零部件和成品的理想目的地。“中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适应性、韧性和创造力。中国将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也将促进全球经济包容性增长。”马特乌斯说。

  10月,136届广交会将在广州举行,马特乌斯和他的团队很快即将投入参会准备工作。“中国经济发展将为包括我们公司在内的外国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希望继续扩大在华业务,加大对人才开发、市场研究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资金投入。”马特乌斯对未来充满期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9日 17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