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播+|习近平会见欧盟领导人,谈到这三个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4-04-23 14:05:27 来源: sp20240423

  联播+ 12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举行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欧盟是世界最大发达国家联合体。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特别的时间节点,两个“最大”之间的对话,全球瞩目。

责任

  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中指出,中欧双方有责任共同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为发展提供更多推动力。

  责任从何而来?答案就在习主席这一判断里——中欧是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

  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合作什么,具有世界意义。国际形势越动荡,全球挑战越突出,中欧关系的世界意义就越凸显。在当前动荡加剧的国际形势下,打造中欧关系“升级版”,对世界而言无疑是增添了一份和平稳定的希望和保障。

  如何肩负责任?早在2014年,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访问欧洲,就表示“中国愿意同欧盟一道,让和平的阳光驱走战争的阴霾,让繁荣的篝火温暖世界经济的春寒,促进全人类走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去年4月,以视频方式会见米歇尔和冯德莱恩时,习近平主席提出要“以中欧关系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以中欧开放合作推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中欧团结协作应对全球性挑战”。

  此次会见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欧双方要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框架内加强沟通和协调,推动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他还提出中方愿继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包括同欧盟“全球门户”计划对接,一道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

  米歇尔和冯德莱恩也表示,“管理好、发展好欧中关系,直接关乎双方人民利益,也关乎世界的繁荣与安全”,欧方高度重视同中国的关系,不希望同中国脱钩,期待同中国发展长期稳定、可预测、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理解互信

  去年年底以来,中欧关系呈现巩固发展的良好势头,战略、经贸、绿色、数字领域高层对话取得丰富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杂音。

  习近平主席在此次会见中连续提出三个“不能”,为中欧“一心一意发展关系”圈出重点——“不能因为制度不同就视彼此为对手”“不能因为出现竞争就减少合作”“不能因为存在分歧就进行对抗”。

  这些中国主张,都指向一个关键词——理解互信。习近平主席主张中欧双方要加强战略性沟通,以建设性对话增进理解、妥处分歧。

  中欧历史文化、发展水平、意识形态存在差异,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看法不同很正常,应该以建设性态度保持沟通协商。这一深远考量体现在习近平主席同欧洲各界的交流中。去年12月,他在人民大会堂同米歇尔举行会谈时就中欧关系发展提出四点看法,其中之一就是“要妥善管控分歧”。今年4月,他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冯德莱恩时强调“中欧双方要加强沟通,建立正确的相互认知,避免误解误判”,他还在同一天举行的中法欧三方会晤中特别强调,中欧双方应该求同存异,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中欧双方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合作大于竞争,共识多于分歧。

  此次会见中,习近平主席鲜明指出,中欧双方要树立正确认知,增进理解互信,重信守义,一心一意发展关系。米歇尔和冯德莱恩表示认同:“欧方愿同中方本着相互尊重、开放坦诚的态度就分歧问题加强沟通,增进了解。”

共同发展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欧洲,欧洲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习近平主席在此次会见中不止一次提到“共同发展”。

  这四个字,意味着对“你输我赢”零和思维的超越,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如何相处指明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和欧洲一体化是中欧各自着眼未来作出的战略选择,习近平主席主张双方要做彼此发展道路上可信、可靠的合作伙伴。他在此次会见中明确提出中欧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实现共同发展。

  习近平主席还明确提出,中方愿将欧盟作为“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可信伙伴”。这“三大伙伴”关系定位明确,一定程度上回应了欧盟方面的关切,更释放出“追求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的积极信号。

  欧方对今年以来欧中各领域高层对话成果感到高兴,认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符合欧洲利益,希望双方继续加强经贸、绿色、数字等领域对话与合作,共同努力维护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安全,并就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事关人类未来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加强对话,寻求合作。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去年,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欧双边贸易额仍创历史新高,达8473亿美元,同比增长2.4%。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每小时有近1亿美元的商品货物在中欧间流转。作为中欧务实合作的重要成果,截至今年9月底,中欧班列已经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累计开行超过7.8万列。

  事实证明,中欧完全可以相互支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实现共同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