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更贴心,金融更惠企(现场评论)

发布时间:2024-06-04 14:37:42 来源: sp20240604

  在山东济宁嘉祥县,主要从事良种育繁推一体化经营的瑞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由于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和担保,融资一直较为困难,流动资金时常短缺。没想到,一场“行长访厂长”活动送来了“及时雨”。

  不久前,当地金融部门组织13家金融机构与企业面对面。瑞谷农业负责人道出资金难题,县工商银行负责人马上推荐“供销农资贷”,并当场安排银行专人与辖区供销社、农业发展信贷担保公司对接。两天后,100万元的信贷资金到账,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行长访厂长”是金融机构主动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动体现。实践证明,因地制宜创新方式方法,促进银企有效对接,有助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让相关企业得到及时帮扶。

  普惠金融是支持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有效实施的重要金融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切实解决贷款难贷款贵问题。”相关金融机构扑下身子、靠前服务、优化流程,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与保障能力,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就能使经营主体融资更加便利。

  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产业发力方向存在差异,在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时,应注重因地制宜、“精准滴灌”。比如,为激励高碳排放产业低碳化转型和重点产业生态化改造,浙江丽水以“企业碳效码”评定为导向,实施差异化绿色信贷政策,推出“碳效贷”等业务。针对山区海岛县等重点县域,近10年来浙江已累计开办主要服务县域的地方特色险种120余个。完善差异化金融支持机制,面向不同经营主体分层分类提供定制化服务,事不避难、实处用力,方能更好以金融活水滋润发展沃土。

  对金融机构而言,服务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和管理成本,往往比服务大企业高。但是,数字技术为进一步拓展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有利条件。办理时大数据一键“画像”,快速完成产品匹配,秒申请秒到账……实践中,有的地方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支撑;有的机构建立全流程的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满足中小微企业短期、小额、高频、急用、分散的信贷需求。着眼未来,持续推动科技赋能金融服务,让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相互促进,定能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金融服务,连着企业经营的“小生意”,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扩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可得性和便利度,定能让金融资源有效转化为中小微企业的前进动能,更好为经营主体增信心、为经济发展添活力。

  (作者为本报经济社会部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8日 13 版)

(责编:赵欣悦、曲源)